DB5105∕T 70-2024 早虾晚虾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泸州市)

ID

3D8C0F3D4EA240ABB4D9002F898F597D

文件大小(MB)

0.2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150,CCS B52 5105,泸州市地方标准,DB 5105/T 70—2024,早虾晚虾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tation and co-cultivation ofearly shrimp,and late shrimp (Procambarusclarkii) in paddy fields,2024 - 09 - 27 发布2024 - 11 - 01 实施,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5105/T 70—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稻田环境条件 2,5 田间工程2,6 水稻种植3,7 克氏原螯虾养殖.3,DB 5105/T 70—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泸县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提出,本文件由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泸县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泸县玄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其刚、张德明、王世福、谭巧、罗国栋、冯转东、陈利先、谢航、刘行、梁,万兴、高大伦、郑盛霞,DB 5105/T 70—2024,1,早虾晚虾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中术语与定义、稻田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及克氏原螯,虾养殖,本文件适用于泸州市境内的稻虾综合种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43508 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SC/T 1135.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NY 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DB51/T 1655 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DB51/T 249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通则,DB51/T 2754 稻渔种养技术规范稻虾,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早虾晚虾ofearly shrimp and late shrimp,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共同生长,利用泸州气候优势,聚焦1月—4月收获“早虾”、10,月—12月收获“晚虾”,辅以5月—9月收获“热季虾”的一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3.2,双套管排水闸double casing sluice,排水口设置两根重叠PVC立管,外立管直径大于内立管。外立管底部开若干出水孔,内立管控制水,位,实现底部排水和控制水位双重作用,3.3,半干半水运输法semi dry and semi water transport method,用规格约为50 cm×30 cm×10 cm的食品塑料盒,在盒内3 cm~4 cm高开若干溢水小孔,盒内装水1,cm~2 cm,每盒放幼虾5 kg~8 kg,层层叠放,置入控温喷淋厢式货车运输,DB 5105/T 70—2024,2,4 稻田环境条件,4.1 地理环境,养虾稻田应该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15618要求,交通便利,电力,供应有保证,4.2 水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4.3 面积,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667 m2为一个单元为宜,5 田间工程,5.1 稻田改造,稻田改造要符合GB/T 43508、SC/T 1135.4要求,挖虾沟、筑埂、下田坡道等占用面积不得超过稻田,总面积10%,5.1.1 挖虾沟,沿田埂向稻田内约1 m~4 m处,开挖虾沟,沟底宽约80 cm,沟底离田面深约80 cm,沟壁坡比1:0.75,5.1.2 筑埂,利用开挖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中间铺设0.5 mm厚防渗膜。田埂高于田面约,80 cm,顶部宽80 cm,坡比1:0.75,5.1.3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按高灌低排设计,呈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稻田最高处,排水口以双套管排水闸的形式,建在稻田另一端的最低处,进排水口均用80目密网封口,5.1.4 防逃设施,田埂上用防逃塑料网制作防逃网,防逃网高出地面40 cm~60 cm,地下埋20 cm,5.1.5 下田坡道,下田坡道一边靠原田壁,一边采用条石等砌筑,中间采用泥土填筑,坡比为1:4,5.2 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加水至田面5 cm左右,用50 kg~100 kg/667 m2生石灰带水全田泼洒消毒,5.3 移植水草,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在虾沟和稻田平台上移植水草,水草可选伊乐藻、苦草等,种植面积占比为,30%~50%,DB 5105/T 70—2024,3,5.4 水质调节,养虾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 cm~40 cm,水体透明度高于40 cm可通过施用发酵腐熟农家肥或复合微,生物有机生物肥适度肥水,水体透明度低于30 cm可通过施用EM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改,良水质或加注新水进行调节,5.5 水位控制,水稻种植期间,水位高于田面5 cm~20 cm,水稻……

……